发布日期:2025-10-14 01:07浏览次数:
今天被技术总监拉去开会,说最近项目搞得太乱了,客户投诉不断,问我是不是流程出了问题。我寻思着确实该好好盘盘开发方法的事儿了,干脆把常用的五种方式全捋一遍。
刚工作那会儿跟着师傅干,他们都说瀑布模型最稳当。我就按需求分析→设计→写代码→测试→上线,一步接一步老老实实走。结果客户中途要改功能,我吭哧吭哧做完的设计全白搭。领导拍桌骂:“合同都签了你还想改?”客户扭头就把投诉信甩到总经理邮箱里。这瀑布流得跟跳崖似的,根本没法回头补漏。
后来公司请了个顾问讲敏捷开发,说两周一个版本快速迭代。我们组五个人每天开站会,刚开始挺新鲜,写着白板贴满便利贴。干了仨礼拜发现全乱套——需求拆得稀碎,测试妹子追着问“这功能到底算哪期的”;产品经理天天改需求文档,程序员气得摔键盘。有次凌晨两点发版,运维大哥红着眼睛喊:“你们敏捷了,老子快猝死了!”
踩过的坑可不少:接政府项目时甲方非要走螺旋模型,说要做四轮风险评估。光写风险报告就耗了两个月,技术团队天天对着空气做原型。第三轮评审会上,财务突然拍桌:“服务器预算超了三倍!”原来架构师按淘宝双十一规模做的预案,可我们系统预计日活才两百人。
有回给餐饮店做点餐系统,想着用原型法总行了?熬夜弄了个带按钮的假界面,老板戳着屏幕很满意:“就要这个感觉!”等正式版交付了,他突然暴跳如雷:“我要的是扫码点单!你这按钮点菜多土!”合着演示时他以为那些按钮后期能变二维码。
去年搞医疗器械软件,法规要求必须用V模型。左边写需求右边对测试,听着挺严谨是?实际干起来要填三百多份检查表。测试组发现BUG就扔回开发组,开发改完又发现新需求对不上。有段血压校准代码来回改了十七遍,临床医生说:“你们这测试周期比新药研发还长。”
整轮实操下来,现在跟团队定了个土规矩:
上周用这套组合拳接了个社区养老项目。把健康监测模块做成塑料样机给老人试用,基础功能走瀑布保证进度,适老化界面按周迭代。交付时街道主任难得没挑刺,还问我能不能再加个防走失手环功能——得,新的敏捷迭代又要开始了。
(当年刚转项目经理时,有前辈说选开发方法就像找对象。现在信了:再完美的理论落地时总得磨掉几层皮,过日子还得靠互相将就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