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6 17:49浏览次数:
上回差点在外包合同上栽跟头的事儿,现在想起来还冒冷汗。前年我那个电商项目急着上线,找了个外包团队接活儿,结果钱花了小十万,交出来的东西连基础功能都跑不通,撕破脸皮走仲裁,折腾了小半年才勉强拿回点损失费。今天把踩坑经验跟解决方案捋一捋,给大伙儿避雷。
当时甲方爸爸催得急,我在招聘平台随手找了个报价最低的团队。微信聊了两小时觉得挺靠谱,对方发来三页纸的合同看都没看就签了。结果开工一个月发现不对劲:合同里功能清单写得跟天书似的,“实现智能化用户交互”这种虚头巴脑的词儿,连个具体按钮长啥样都没写清楚。等他们交测试版的时候,购物车根本加载不出商品,退款功能直接404报错。
更绝的是找他们对质,人家甩着合同说:“这写的不是能点按钮吗?能点就算交互成功!”翻到付款条款那页差点气晕——合同居然写着“验收后付全款”,可验收标准就一行“需满足基础功能”,这跟没写有啥区别?打官司时,法官指着合同里那句“未尽事宜由乙方解释”直摇头。
赔钱赔到肉疼后,我专门约了个专打技术官司的老律师喝了三回茶。记了满满五页笔记,核心就三点:
去年搞小程序就用了新招。找到团队后先让他们花两周做交互演示demo,光注册登录流程就录了20分钟操作视频嵌进合同。付款特意分五期,第三期核心功能测试时卡住了——消息通知功能死活调不通。
拿着合同跟外包队长当面掰扯:“合同第7页写了要能实时推送优惠券,你们现在延迟半小时才收到,这算重大缺陷?” 当场冻结了40%进度款。结果对方连夜加派三个人抢修,第三天就达标了。留的10%尾款捏在手里三个月,等用户量上来确认服务器不崩才打过去。
前天他们老板居然给我寄了盒茶叶,说从来没见过这么较真的甲方。哪是较真,钱攥在手里才是硬道理。对了,现在签合同前还会多嘴问句:“接私活的程序员是你们正式员工不?”要是不敢给社保记录看,立马换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