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1-07 02:36浏览次数:
前几天,公司老板突然让我负责做个专题片,说是要宣传企业文化。我一听就懵了,这玩意儿可不是拍个抖音那么简单。以前帮朋友搞过小视频,但公司这种大活儿真没经验。得亏我平时爱折腾,硬着头皮就上了。
那天开会,老板说公司快周年庆了,得弄个片子吸引客户。我寻思着,搞好了还能涨工资,坏笑了下就接了活儿。一上手才傻眼:脚本是镜头咋拍?全没谱儿。赶紧上网搜了一圈,抄了个模板,结果发现全是空话连篇。
我先琢磨剧本,学着那些教程写点高大上的词儿。写了半天,全是“战略”“价值”之类的虚词,老板一看就皱眉:“这玩意儿谁看得懂?”这才意识到问题。赶紧找同事问了一圈,把真实故事挖出来:比如客服小李加班帮客户修bug的事迹。没几天,我又跑去借设备:找了个旧相机,镜头还带污点;灯光就用办公室台灯凑合。结果试拍那天,画面灰蒙蒙的,跟鬼片似的。
正式开拍那天更热闹。我叫了销售老王当主角,他那普通话带口音,一紧张结巴得更厉害。拍了个五遍,台词全乱套。镜头也歪了,好几次拍到他半张脸在画面外。更糟的是,中途打印机响了,把背景噪音录得贼清楚。我急得冒汗,赶紧喊暂停:清了一遍桌,又给老王倒了杯咖啡定神。这才勉强拍完素材。
接着剪辑更折腾。用了个免费软件,卡得电脑冒烟。导素材时忘了分类,一百多个片段找花眼。剪着剪着,突然发现音频掉帧,嗡嗡声特闹心。只好重录配音,自己吼了半天才补上。
看到成片初稿,我都想撞墙:画面忽暗忽亮,配音跟字幕对不上,老板讲话那段还给剪没了。这下慌了神,赶紧回炉再造。先把设备换了个新手机拍——效果反而更清晰。然后重写剧本,用土话讲真实故事:比如“凌晨三点修电脑”这种细节。剪辑时花了整两天,按场景分类好片段。拉同事当测试观众,一听反馈说“太啰嗦”,立马大刀阔斧砍掉一半废话。
折腾两周,总算交出成品。老板一看乐了:“这回接地气!”片子放周年庆上,客户都说有共鸣。回头想想,差点儿白忙活:要不是及时发现错误,这片子肯定没人看。
总结下来就一句话:做专题片别装高大上,讲人话、备足家伙、多试错,才能不翻车。下次要再搞,我直接上手机录,省心省钱省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