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18 19:14浏览次数:
上周三正喝着咖啡写代码,老张突然一个电话打过来,说他创业的公司要搞个定制app,问我报价单该咋整。这哥们儿去年还在卖海鲜,现在张口闭口“数字化转型”,听得我差点把咖啡喷屏幕上。
想着先看看别人家咋报价的,结果百度一搜全是营销号广告。
翻了俩钟头越看越懵圈,索性把笔记本哐当一合——这特么比海鲜市场砍价还玄乎!
开车冲去后厂村找做开发的老李,这货正在撸串加班。我啪地把啤酒墩桌上:“你们到底怎么坑甲方钱的?”
油乎乎的餐巾纸上划了十几条,突然发现烤腰子都凉透了。
回家照着餐巾纸笔记开干,把报价单拆成五块硬骨头:
做到半夜两点突然顿悟——这不就是海鲜市场明码标价嘛黄花鱼按条卖,皮皮虾按斤称,哪能混在一起报个“海鲜大礼包”价。
第二天把十页纸的报价甩给老张,他盯着一堆技术术语直挠头:“兄弟你这写得跟医院化验单似的”。当场抓着他重新梳理:
结果这货看到30万的报价,差点从老板椅出溜到地上。砍掉“会员积分系统”和“周年庆抽奖功能”,十八万成交。
三个月后去老张公司验收,发现这奸商偷偷加了三个隐藏功能。他嬉皮笑脸塞给我一盒舟山带鱼:“反正你们程序员改几行代码的事嘛”
路上突然想明白个道理:报价单写得越像海鲜价目表,甲方越不容易耍花招。黄花鱼和龙虾绝不能混在“海鲜拼盘”里报价,毕竟有人真的会假装看不见龙虾!
(对,后来听说老张的app上线俩月就崩了,因为没买服务器维护服务——但关我屁事,当初报价单上售后条款可是加粗标红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