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17 00:58浏览次数:
前两天公司要开发个小程序,让我去外面询价。好家伙,不问不知道,一问吓一跳!一模一样的项目需求文档发出去,最便宜报8万,最贵敢要25万,中间差出两辆五菱宏光,搞得我头大。
我蹲在茶水间翻着报价单死磕,突然灵光一闪:别让人一锅烩了! 抓着技术总监老王,我俩把功能清单铺在桌上拿马克笔画——核心功能标红,次要功能标黄,花里胡哨的增值项直接打叉。
第二天直接告诉报价最实在的A公司:“红标模块你们做,黄标模块砍一半,打叉的全不要!” 转头又去找报价便宜但技术弱的B公司:“打叉的炫酷动画特效单给你们,报价按页面数算!” 结果核心模块8万,次要模块2万,动画特效1万5,总共省了6万多。
之前吃过亏,合同里写“提供原始设计图”,结果交付就给个JPG,想改字体都要加钱。这回学精了,自己先当苦力:
合同敲定时指着条款拍桌子:“这些基础物料我们自备,谁再收'资料整理费'我削谁!” 光是这招又抠出两万块隐性费用。
以前觉得付了定金就能躺平,结果开发拖成马拉松。这回我把验收拆成吃饭:
项目经理脸都绿了:“哥你这跟监工似的...” 我反手把咖啡推过去:“早点结项你早收钱!”结果原本三个月的活,五十天就上线了,延期赔偿金一分没扣到。
算总账:25万预算硬是压到11万5,连老板都惊得从老板椅上弹起来。省钱这事,别迷信大厂招牌,别当甩手掌柜,盯进度要像追债,亲测管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