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5 03:16浏览次数:
今天咱们唠点实在的,团队绩效考核这点破事真是折腾我大半年。去年老板拍着我肩膀说:“老王,程序员这块考核太虚了,整点硬指标!” 我一听就知道麻烦来了。
刚开始傻乎乎照搬网上那套,又是工时又是任务数。结果?隔壁组老张手下那帮人,天天追着我屁股后头骂街。为他们组接的都是屎山代码维护,改一行查三天文档;我们组搞新功能,啪啪啪代码行数刷得飞起。月底考核表一贴,他们组人均代码量垫底,奖金直接打七折。老张气得拍我桌子:“你他妈用脚指头想的指标?”
更绝的是测试组妹子直接冲进我办公室。她拿着上周上线报告摔桌上,满屏红叉叉:“看看你们组小王!为了冲任务数,三天憋出五百行漏洞百出的代码!现在全部门给他擦屁股!” 我瞅着报告里那些低级空指针异常,脸臊得通红。
被现实毒打后,我蹲在茶水间偷听程序员吐槽。黑框眼镜小哥抱怨:“天天催我commit次数,搞得我现在拆个功能非得切成八次提交!” 旁边黄毛老弟补刀:“就是就是,还不如看我修bug的手速!” 这话突然点醒我了——效率不等于蛮干。
当晚翻遍github大牛项目,发现三条铁律:
连夜把考核表撕了重写。
先在测试组搞试点。跟测试总监软磨硬泡三天,终于拿到历史数据:
1) 把任务拆成拳头大小,用禅道记录每个需求从“新建”到“完成”的真实耗时
2) 在CI流程插桩,每次合并自动跑覆盖率检测,低于80%直接标红警告
3) 每月统计线上故障单,谁引发的bug谁买单
头个月报表出来,戏剧性场面来了:
现在执行半年,变化肉眼可见:
刚来的实习生都知道写完代码先跑单元测试,有次我亲眼看见小王拦住产品经理:“这个需求拆得不合理,按新考核标准我肯定超时!”——嚯,小伙子都敢跟产品叫板了!
上周述职会更有意思。老张拿着组员98%覆盖率的报告显摆,测试妹子当场怼他:“别嘚瑟!你们组上个月偷偷改需求导致两次回滚,事故率超标了!” 看着他们吵吵闹闹却拿着实打实的数据较真,我总算能跟老板交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