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1-08 18:25浏览次数:
我最近接了个活儿,帮朋友小公司谈个动漫短片的制作报价。之前听说这行水很深,真上手了才发现全是坑,差点被忽悠瘸了。今天就唠唠我是咋一步步踩坑又爬出来的。
刚开始我傻了唧直接找了三家公司要报价。好家伙,发来的文件花里胡哨的,全是专业名词堆砌。有的按镜头算钱,有的按分钟打包,还有个更绝——跟我说“根据项目复杂度浮动定价”。我拿着报价单跟朋友大眼瞪小眼:这特么跟没报有啥区别?
后来在论坛刷到个帖子,才恍然大悟:对方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。不写明细就是等着后期加钱!气得我半夜三点捶床板,白瞎一礼拜时间。
这回学精了。我先把自己需求拆得稀碎:
揣着这份原子弹级清单又找了五家公司。好戏开场了——有家特别热情的公司,经理亲自端着茶跟我说:“老弟你这需求太细了,我们一般做整包...” 话没说完就被我打断:“您就说这页分镜画不画?画就写价格,不画我换人。”
结果你猜怎么着?三家当场把报价单缩水30%,还有家之前报10万的,新单子直接变成6万8。好嘛原来全是水分!
好不容易相中个报价实在的团队。签合同前我多了个心眼,抱着放大镜看附件条款。真让我揪出个幺蛾子——有行小字写着:“动态特效包含基础粒子效果”。赶紧打电话追问:“火焰算粒子不?雨雪?魔法光效?”
对面支吾半天才承认:“您说的这些算高级特效...” 气得我直接拍桌子:“立刻!把特效种类全列出来!少一个我现场加钱!” 硬是让他们把“烟雾效果从2种增加到5种”白纸黑字补进合同里。
折腾一个月总算签下来了。总结下来就三点血泪教训:
说个插曲。第二周谈判时我媳妇非要跟着去,结果她在旁边突然蹦出句:“你们这渲染农场是自己搭的还是租的?” 对方总监当场卡壳。回家路上媳妇撇嘴:“这帮人连我家庭主妇都骗不过” 妈的,瞬间觉得这半个月掉的头发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