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1-07 16:33浏览次数:
上周接了个小公司的宣传片单子,报价时候差点翻车。客户上来就问「做个五分钟视频多少钱」,我张嘴想说五千,幸亏忍住了没秃噜出来。这要报完价再聊细节,准得亏得裤衩都不剩。
我把钢笔按在报价单上先画了个叉,打开手机跟客户说:「您看,我上个月做的火锅店推广片,拍两天剪三天总共收八千。但您这工厂流水线要实拍的话……」边说边翻相册里拍的金属设备反光视频,「光打光板就得加三块,场地还得提前清灰布景。」客户眼神一飘我就懂了——他原计划就出三千预算。
第二天直接杀到他们车间。举着手机边录像边唠叨:「王总您看这个通风管,成片里肯定要虚化掉?得搬两盆绿植挡着。哎哟这地面反光太强,得带五斤哑光喷雾。」在手机备忘录记了七条注意事项,条特意加粗:「叉车充电区电线乱,拍摄前必须清场!」转头跟客户苦笑:「这条不加钱,但要提前两小时布景,工人得配合挪车。」
回工作室翻出压箱底的设备表划拉:
抠门抠到把三脚架云台螺丝换了,省下三百块维修费。
剪片子前跟客户打预防针:「咱们合同里写着三次修改对?您要改第四次也行,但每改一次加收10%。」把初版发过去时候,字幕故意留了个错别字。客户三小时就逮着错字回复了,其他改动就调了两个镜头位置。你看,人找着错误就懒得挑其他刺了。
尾款到账那天算总账,前期报价七千二,实花成本:
净赚六千多。关键客户还发朋友圈夸「拍得比央视纪录片还专业」,笑死,他怕是没见过央视的预算单。
背包里塞进下个客户的报价单时,我把成本明细全印成小卡片——下次见面先甩这个:「您要的无人机航拍镜头,用自拍杆举着GoPro也能凑合,能省两千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