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17 20:15浏览次数:
上个月接了个四川本地的软件定制单子,甲方开口就问“一个月能上线”,我当时差点把保温杯打翻。今天正好掰开揉碎说说这事,就用我刚做完的智慧农场系统当例子。
早上九点带着笔记本冲到客户办公室,结果生产主管、财务大姐、仓库小哥全挤在会议室。财务要成本分析报表,仓库要扫码入库功能,主管盯着手机说:“能不能做个自动驱鸟的?”光是理清谁说了算就耗掉三天,发现拍板的是在外地出差的老厂长。
画原型图时我学乖了,把笔记本转过去让客户自己戳屏幕。结果老厂长手指头在屏幕上划拉:“这里加个养殖档案呗,每头猪打疫苗要推送到我微信。”光确认这些边角需求又磨掉一周——后来做电商系统的同行更惨,客户验收时突然说要能直播卖花椒。
关键环节时间表:
程序员小哥拍胸脯说三周搞定,结果第五天就栽跟头。客户给的农场传感器是十年前的老型号,传回来的温度数据总跳字。半夜两点裹着棉被蹲在鸡舍改代码,风机呼的噪音里终于调通,养殖户大哥还给我们煮了醪糟蛋当夜宵。
真实发生的幺蛾子:
原计划用两周测试,结果客户把所有村干部都拉来试机。七十岁的村支书颤巍巍点开APP,看着空白页面直皱眉:“闺女,这个字能不能再大五倍?”返工改UI的那几天,程序猿小伙子的发际线肉眼可见后退。
总计耗时97天——比合同写的周期多了37天。但交付那天下田看到农场主用手机远程开灌溉阀,水花在夕阳里哗溅起来的时候,突然觉得多熬的夜都值了。
回家路上接到新咨询电话,对方开口就问:“我们火锅店会员系统简单,十五天够了?”我默默把车停在路边,点燃了一支芙蓉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