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14 02:14浏览次数:
今天就想聊聊我在北京那会儿,琢磨软件技术开发公司的事儿,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这事儿一开始是我闲着没事干,正好有个朋友在北京搞软件,我就想过去看看他们怎么折腾的。
我先琢磨着去北京转一圈,想着自个儿能学点那天早上,我拎上背包,从家坐地铁直奔中关村那块儿。到了地方,我一看那些写字楼,一堆软件公司挂招牌,什么互联网、智能啥的,眼花缭乱。我朋友带我进了他们公司,直接聊起来。他们那边就是个小团队,十来个人,用的工具都是东拼西凑的。
实践起来,我就决定跟着他们混几天。第一天,朋友让我打打杂,帮着调调代码。我记得很清楚,他们后端的活儿,一半用Go搞些简单东西,另一半用Java,乱糟糟的。我还真试了试,学着用Go写个查询功能,结果因为工具太简陋,没几下就报错,卡住了。
实践多了,问题就冒出来了。那公司不是一家统一做事,好几个组各玩各的。有个团队负责音视频业务,他们非得用C++搞SDK,我说Go不行吗,他们直接摇头:“Go太简单,做不了这个”。还有个组,专做微服务,全用Go+Kratos那套,但他们连客户端处理都不会,还得找外包。
我就坐那儿看他们折腾,一天到晚吵架。比如那次改个用户权限功能,前端用PHP写的,后端用Java写的,两帮人互相甩锅,谁也不想动自己的地盘。经理催着“快速回滚”,结果因为工具链不统一,代码合并乱七八糟,一出问题就停摆半天。
这事儿让我琢磨透了,北京软件公司就是这样,远看挺厉害,近看一堆小作坊。团队太多了,各干各的,沟通成本高到离谱。我那几天待久了,慢慢明白为啥他们维护难。比如敏捷开发,根本没戏,每次改动都担心捅娄子。
我实践结束,回老家想了想。这个经历让我学到,业务复杂点的公司,选单一技术简直是做梦,必须东拼西凑。这不光北京,全国都类似。我自个儿现在搞分享,就记住了:别指望一门语言包办所有。
对了,我为啥清楚这些内情?那回实践完,我正好赶上疫情闹得紧,隔离在家,闲着就复盘笔记来着。隔离完后,他们老板还打给我问建议,我一推辞直接拉黑了。那群人现在肯定还在瞎折腾着。软件公司热闹,但技术堆叠太多,就成个四不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