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7 23:49浏览次数:
今天跟大伙唠唠AR眼镜开发踩过的坑。上周接了个文旅项目,甲方要搞个能在古迹遗址上自动弹出解说的AR眼镜应用。我寻思着这不就是定位加弹窗嘛挽起袖子就开干。
拿着某品牌的开发套件,吭哧吭哧调了三天GPS定位。结果测试时站在石碑前,解说窗要么卡在树杈上,要么直接飘半空中。最离谱的一次,解说竟然贴在了清洁工大爷的后脑勺上!甲方代表当场掏出手机录像:“王工,你们这AR演的是聊斋?”
实在没招了,蹲在现场当人肉调试器。发现游客习惯先看说明牌再抬头看实物,干脆拿铁牌子当坐标锚点:
测试大叔竖大拇指:“这下弹窗好歹长在文物身上了!”虽然土得掉渣,但总比追着清洁工强。
以为搞定定位就能松口气,结果用户戴十分钟就喊烫耳朵。测试机放桌上都能煎鸡蛋。拆开日志发现:
连夜砍需求:动态光影特效改静态贴图,3D模型降成简笔画,弹窗动画精简到只剩淡入淡出。改完再测试,大叔戴着眼镜打起了呼噜——这回终于不烫脑袋了。
现在做AR项目就跟玩扫雷似的:
这行当最魔幻的是:昨天还在为定位不准撞墙,今天就收到新需求让大象在AR里跳芭蕾。 老板拍着我肩膀说:“王工,下个版本再加个手势识别控制大象转圈呗?”
现在看见AR眼镜就想摘下来擦汗。你们要入坑的话...记得多备几管退烧贴,贴眼镜腿上那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