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7 05:32浏览次数:
今天打算分享下我折腾量化交易系统的全过程,特别是怎么让开发过程别那么磨蹭。这事儿挺有说头的,得从头捋起。
前几个月,我看着股市波动大,手动操作总是错过机会。心里一想,要是能自动买卖多省事儿。就开始琢磨弄个量化系统。一开始挺天真的,以为直接写几行代码就搞定了,结果费了半天劲儿,进展慢得跟蜗牛爬一样。为因为我老卡在重复写功能,一遇到Bug就抓狂,效率简直零分。
既然决定干,我就撸起袖子开搞。先是下个了开源工具链,把环境搭起来。然后就埋头写策略:从最简单的均线策略下手。这过程真熬人。一个策略测试就卡壳半天,改来改去跟原地转圈似的。折腾一周,连基本框架都还没定型,进度条动都不动。关键是我发现好些功能写过一遍又一遍,比如信号触发和仓位管理,这不白浪费力气嘛
效率不行,我憋出三个法子来救急。
三个法子不是空谈,我动真格实践了。先是设计模块,我把旧代码翻出来,硬生生拆出信号、风控几个独立文件夹。拼装时还真灵,新策略半小时就弄出雏形。接着写测试,我举个例:计划加仓功能,我预先用Python脚本模拟异常情况,验证OK后才动代码。果然错误少多了,回测一次通过。搬工具,我选了个流行的数据处理库,导入历史数据不用自己算表,轻松搞定。全流程下来,开发周期从三周压到五天。
系统搞定后,我跑了一遍实盘模拟,买卖响应挺顺溜。效率提升最惊喜:模块化让我少干重复活,测试先行减少返工,抄工具省心省力。回头一看,这趟经历教会我:搞技术别太死磕,灵活点用笨方法真能起飞。虽然系统现在还有小毛病需修,但整体进展比以前快多了。我觉得,编程就跟做菜似的,材料备好、工序排顺,自然省火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