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5 08:30浏览次数:
去年接手新项目的时候,老板突然说要整个订制APP,当时我头皮都麻了。公司里连个正经前端都没有,外包团队又怕踩雷,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找开发公司。
熬夜翻了三天某8平台,看着满屏“十年经验”“千款案例”的广告,顺手联系了排名最靠前那家。对方销售嘴皮子是真溜,张口就是给某央企做过系统,发来的案例截图贼高大上。我当时脑门一热差点签合同,幸好留了个心眼让技术总监老王视频会议。
老王直接让开屏幕共享:“第三个案例说是你们做的?麻烦现场点开后台让我们看看功能树。”对面突然支支吾吾说权限不足,承认只是参与过测试。挂完视频老王骂骂咧咧:“案例数量有屁用,关键得验证真实性!”
后来换了家本地公司考察,老板亲自带我们去办公室。工位倒是整得挺专业,穿格子衫的程序员噼里啪敲代码。结果签约后第三天就暴露问题——群里发需求半天没人回,催急了就说在开会。有次临时改需求,项目经理居然在群里发微笑表情说:“亲,建议走正式变更流程~”
气得我直接冲去他们办公室,才发现对接人同时跟七个项目。老王当场拍桌子:“响应速度比技术实力更重要!以后必须要求固定联络人每天同步进度!”后来才知道这家公司销售岗比技术岗还多三倍。
最坑的是第三家。初期报价便宜得离谱,二十万全包还送运维。等原型图出来开始加码:“这个动态效果要加钱”“用户体系得另算”,七加八加直接翻倍。更绝的是合同里藏着行小字:“第三方接口费用由甲方承担”,光支付对接就让我们多掏八万。
是老王按住我转账的手,带着法务杀到对方会议室。把报价单摊在桌上挨条问:“按钮点击动效三千块是什么技术标准?推送服务按用户量阶梯收费的具体算法是什么?”问得对方项目经理直擦汗。
折腾三个月终于上线那天,我跟老王蹲在服务器机房啃煎饼。他掰着手指头说:“下次再找外包就看三点:
现在看项目文档里那些追加预算的签字,真是每张都像抽在我脸上的巴掌印。